交易所 分类>>

财政部: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央行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每周金融评论(2025113-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119)

2025-11-11 00:35:4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交易所,交易所排名,交易所排行,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加密货币是什么,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加密货币平台,币安交易所,HTX火币交易所,欧意交易所,Bybit交易所,Coinbase交易所,Bitget交易所,Kraken交易所,交易所权威推荐,全球交易所排名,虚拟货币交易所排名,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什么

财政部: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央行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每周金融评论(2025113-20252025年全球Top加密货币交易所权威推荐119)

  我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的深层逻辑包括:优化储备结构,分散美元风险。黄金脱离单一主权货币体系,在美元波动加剧、信用下滑背景下,增持黄金可降低美元资产占比(目前黄金占外储8%,仍低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如区域冲突频发),黄金的避险与抗通胀属性为外储保值增值提供保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黄金作为国际公认的最终支付手段,能增强主权货币信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多国央行同步增持(如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黄金已成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中国持续购金强化示范效应。增持节奏趋缓但方向不变。2025年单月购金量从16万盎司逐步降至3万盎司,主因金价高位震荡(10月一度突破4381美元/盎司)。展望未来,在优化储备结构、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下,央行增持黄金仍是长期方向,同时适度减持美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我国通过多元化的储备策略,为经济安全筑牢屏障。(观察员/王茅)

  11月3日至5日,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举行,峰会由香港金融管理局筹办,汇聚约300位国际金融领袖,当中包括超过100位集团主席或行政总裁。主峰会于11月4日圆满举行,以“驾驭变局 砥砺前行”为主题,讨论议题包括近期全球经贸、金融市场,以及科技和创新的主要发展。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为香港发展锚定了三重定位:国家金融开放的 “试验田”、全球治理改革的 “参与者”、变局中的 “稳定器”,明确 “十五五” 规划将为香港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资本市场将系统谋划推出更多有力度的开放举措,并提出三个“进一步”: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强开放环境下监管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正推进上市机制改革,便利海外企业融资,提升交易与风险管理效率,推动人民币柜台交易。此外,李家超还指出了“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即香港既能联通全球机遇,又能保持与中国内地的紧密联系,拥有无可比拟的市场接入优势。

  此次峰会清晰展现了全球金融格局的 “东移” 趋势,峰会不仅稳住了外资对香港的信心,更把香港从“超级联系人”升级为“超级价值转换器”,为2025—2030年的中资出海、外资入华提前锁定了枢纽坐标。从政策突破到资本行动,从共识凝聚到成果落地,香港凭借 “一国两制” 优势,正从资金通道升级为制度对接平台,而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与科技创新则为全球资本提供了长期锚点。在开放与安全并重的发展路径下,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将为全球金融稳定注入新动能。(观察员/何佳霖)

  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新版《证券结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增强。扩大风险覆盖范围,将基金使用场景明确为违约交收、技术故障、操作失误、不可抗力四类风险,覆盖证券结算全链条隐患。优化风险处置机制。设定2000万元最低起付线,确保基金用于重大风险事件;建立分层偿付顺序,违约方资金→其他参与人资金→结算机构资金,压实主体责任;新增强制追偿条款,要求对违约方资产处置、诉讼追偿,追回款项归入基金。二是显著降低市场参与成本。机构缴费比例大幅下调。结算机构提取比例从业务收入/收益的20%降至9%,券商交易费率降幅达70%等。实施过渡期保护。当前基金净资产已超30亿元,已缴费满一年的结算机构免于新增缴费,直接减轻存量机构负担。三是基金运作效率与灵活性提升。动态规模管理机制。取消原30亿元规模上限,改为“净资产≥30亿元”底线要求,结算机构需定期评估规模需求并报告监管部门,实现风险储备与市场发展同步。拓宽资金增值渠道。投资范围从单一银行存款,新增关键期限国债及批准的其他形式(存款占比仍保持70%以上),提升资金收益能力。简化应急使用流程。四是压实机构风险管理责任。双重内控要求,结算参与人需制定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及应急预案;结算机构须建立基金计收、管理、使用的专项制度,并提交年度报告。(观察员/王茅)

  11月7日,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称《报告》),回顾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并展望下一步财政政策方向。《报告》总结称,2025年以来,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接续发力,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加强与其他政策协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报告》介绍,财政部自2025年起,在12个试点省份组织开展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力争用2年时间,在财政管理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目前,各试点省份均已印发本省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各项工作正稳妥有序推进。

  财政部强调“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说明以下几点:一是政策力度持续加码,释放稳增长强信号。赤字规模创新高。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左右,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较上年增1.6万亿元),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供强力支撑。专项债+特别国债双扩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4.4万亿元(增5000亿元),重点用于基建、保障房等;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3万亿元(增3000亿元),其中8000亿支持国家战略项目,5000亿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资金投向精准优化,直击民生与动能短板。民生支出占比超70%,养老金、医保补助连续上调,超3亿人受益;3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汽车、家电、手机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规模较2024年翻倍)。新质生产力成重点,中央科技支出3981.19亿元(增长10%),聚焦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制造业专项资金118.78亿元(增14.5%),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三是改革与管理并重,提升政策效能。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扩围。12省份开展财政科学管理试点,打破支出固化,强化资金效益。严防债务风险,隐性债务“露头就打”,专项债偿债来源拓宽,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发行。消费与投资协同发力,对个人消费贷、服务业经营贷给予财政贴息,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公共服务。(观察员/王茅)

  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发行了40亿美元主权债券。其中,3年期20亿美元,发行利率为3.646%;5年期20亿美元,发行利率为3.787%。本次发行的债券将全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此外,此次美元主权债券投资者类型丰富,地域分布广泛。亚洲、欧洲、中东、美国投资者分别占比53%、25%、16%、6%,主权类、银行和保险、基金资管、交易商等类型投资者分别占比42%、24%、32%、2%。

  这是财政部自2021年以来再次在港发行美元债券,有助于扩大香港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并在离岸市场建立更完善的收益率曲线,为中资企业海外发行美元债券提供利率基准参考。这一方面可以优化债务结构,发行美元债券可以增加中国外债的币种多样性,使得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持续发行美元主权债券并获得国际市场的积极响应,使中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和金融事务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当中展现了较强的吸引力,众多亚洲、欧洲、中东和美国的投资者参与认购,地域分布广泛,说明这种影响力不局限于特定区域,而是跨越全球范围。(观察员/周茗一)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10月份,扩内需等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叠加国庆中秋假期带动,CPI环比涨幅扩大,同比由降转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

  10月CPI同比由降转涨,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核心CPI涨幅扩大来自两方面贡献。一是服务价格自3月份起逐步回升,二是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0%,其中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分别上涨50.3%和46.1%。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性消费的恢复势头较为稳健,整体物价的基本盘在不断夯实。未来,CPI同比有望保持温和上涨,核心CPI的回升势头预计将成为拉动整体价格中枢上行的主要力量。10月PPI环比年内首次上涨,同比降幅连续第3个月收窄。PPI环比趋势回升主要受益于需求回暖,带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同步回升,价格的传导力在增强。环比看,供需关系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上涨;同比看,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持续推进,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生产资料看,下游价格承接力提升,“反内卷”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有所显效。此外,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和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未来,考虑到国内需求复苏同步提升订单数量,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竞争优化,PPI同比降幅有望继续收窄,环比或维持弱平衡。(观察员/何佳霖)

  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433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47亿美元,升幅为0.14%。2025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3948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9213亿元,服务贸易逆差3520亿元,初次收入逆差2324亿元,二次收入顺差579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逆差13948亿元,其中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净流入。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5074亿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2015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1166亿元,初次收入逆差6844亿元,二次收入顺差1069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中(含三季度净误差与遗漏)逆差33885亿元。

搜索